(一)形势与机遇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地处四省市交界之地,其地域发展有很强的交通区位优势,但近年来,由于周边地区交通发展的新形势,湘西州的传统优势已失去。铁路布局方面,怀化枢纽地位在不断加强,恩施、张家界、铜仁等地发展势头逼人,这进一步拉大了湘西州与周边地区拥有铁路大通道的差距;在航空方面,张家界荷花机场、怀化芷江机场、贵州省铜仁·凤凰机场、常德桃花源机场密集周边,湘西州近期内已无建设机场的可能性。
由于受南北交通格局的挤压,湘西州综合交通相对被动,这一现实状况的形成,将极大的抑制湘西州经济发展的速度。
当前,公路是构成湘西州交通运输网的主体,且发展较快,其里程逐年增加;铁路建设局面长期没有打开,其里程所占比重逐年减少;州域内水运发展缓慢,航运设施落后,客货流不稳定,规模小;湘西州无民航、管道运输。目前,湘西州境内客货运输以公路为主,铁路主要承担有限的对外运输。
“十二五”期是湘西州交通运输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难得的发展黄金期。国家、湖南省都将调整高速公路网和国省干线公路布局,并加快建设;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调研阶段)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湖南省委、省政府加快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深入实施大湘西开发。多项政策机遇叠加给湘西州交通运输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做好《湘西州公路水路“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是承接和消化大交通带来的利好局面,是湘西州把握好相关开发优惠政策、细化实施措施,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总量目标的重要平台。
(二)总体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完善高速公路网为主线,以畅通区域内路网干线、抓好农村公路网建设、加快航运港建设为重点,构建承东启西、接南纳北、内畅外联、安全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巩固湘西州交通区位优势,实现湘西州交通运输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基本相适应。
二、规划编制依据
本规划的编制参考《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交通运输部,2010.4)、《湘西州“十一五”公路、水运规划》、《湖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依据湘西州各县市交通规划以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规定等。
三、规划范围、对象和期限
一)规划范围:本规划区域为湘西州所辖的吉首、凤凰、古丈、泸溪、花垣、保靖、永顺、龙山共8个县市。
(二)规划对象:本规划作为公路水路规划,其对象为湘西州区域内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含新建独立大桥)、旅游公路、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渡改桥)、安保工程、水运码头、航道整治、站场建设和灾害防治。
三)规划期限:本规划的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四、规划编制原则
本规划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为达到促进湘西州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将坚持以下规划编制原则:
(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湘西州公路水路规划的确定,是根据地形地貌特征,从实际需求出发,合理控制规模,使本规划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紧密结合自身的特点,考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量力而行;本着恢复湘西州交通传统区位优势和发挥后发优势,坚持适度超前与结构优化相结合。通过增量优化,存量升级以及加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间的衔接,着力优化交通网络结构;
(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规划的实施,要考虑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和交通环境的影响。力求在节约土地资源、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及监管等环节上有新的突破,注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经济社会与交通运输互适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效益共同发挥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全面统筹、分类规划、远近结合的原则:通过掌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发展趋势,提出交通规划的总体目标。统筹规划布局,提出远近结合的分步实施项目,结合湘西州的地理区位和经济特点,使规划具有合理的时间梯度和空间层次;
(四)抢抓机遇、突出重点、有序建设的原则:抓住国家、湖南省实施多项开发政策的机遇期,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考虑规划期内国家投入力度和地方财政实力,着力优化湘西州交通运输发展的实施路径,提出符合需求和切实可行的规划项目。
“十二五”期湘西州交通工作要实现“三个翻番、五个实现、六个形成、六个提高”的发展目标。
(一)“三个翻番”:湘西州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翻一番以上,由150亿元增加到533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翻三番以上,由49公里增加到465公里;农村公路沥青(水泥)路里程翻一番以上,由4000公里增加到8000公里。
(二)“五个实现”: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实现乡乡通沥青(水泥)路;实现具备条件的村公路全部硬化;实现湘西州水路通江达海;实现多层次、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网络。
(三)“六个形成”:形成“一纵四横”高速公路大通道,全面完善“五纵六横”干线公路网;形成“一横一纵”铁路网;形成八县市“两小时交通圈”;形成“一个中心、一个龙头、两条风景线、三个核心景点圈”等级公路连接的旅游交通网;形成吉首城区“环线快速通道”;形成吉首综合交通枢纽,县级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完善。
(四)“六个提高”:交通行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交通投融资能力明显提高;交通服务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交通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交通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交通应急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五年的建设,湘西州将具备初步完善的交通路网,满足快捷、安全、有序的流通需求。
本规划的项目总体情况见表1-1:
湘西州“十二五”交通规划项目汇总表 表1-1
规模与投资
项 目
|
建设规模
|
估算投资(亿)
|
备 注
|
公
路
|
高速公路
|
525 km(含在建425 km)
|
72
|
含在建323亿
|
干线公路(含独立大桥5座)
|
790 km
|
45
|
|
农村公路
|
8000 km
|
40
|
|
旅游公路(含16个停车场)
|
497 km
|
28
|
|
站场物流
|
一级站、二级站各9个、农村客运站50个
|
7
|
另招呼站500个
|
危桥改造、渡改桥、安保
|
危桥改造、渡改桥100座、安保1000km
|
8
|
|
地灾防治
|
900 km
|
5
|
|
公路项目合计
|
205
|
|
水
路
|
航道整治100km以及客货码头、支持保障系统建设等合计
|
5
|
|
公路、水运项目总合计
|
210
|
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