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論壇】董奎勇:棉紡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產業協同需多方共同努力
分類:行業資訊 來源: 中國棉花信息網 發布時間:2023-03-28
在2023’CNCE棉業發展年會的第一場圓桌論壇環節,行業代表們圍繞“全球變革下的中國棉業發展新機遇”話題,進行了熱烈且深入的討論。
對于當下棉紡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董奎勇表示過去一年棉紡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總體是平穩但特別困難的一年??傮w平穩在中國作為世界棉紡中心的綜合基礎性地位沒有變化,困難在621涉疆法案正式實施以后,純棉紡紗企業遇到較大阻力,直接表現為紗和布的產量、產值和銷售均較2021年下跌5%左右,同時出口下降明顯。除此之外,雖然2023年國內社零總額反彈,但是CPI、PPI不及預期,經濟回暖的持續性當下并不明朗。
在當前形勢非常嚴峻的情況下, 棉紡織行業的機遇可能是長周期的,大概呈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要把握宏觀經濟政策機遇。國家對于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比以往更加重視,總書記講話中提到經濟著力點還是在實體經濟上,包括棉紡行業在內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技術改造可能在接下來會有一定的政策空間;二是融入棉制品內需消費機遇。內需是一個相對長周期問題,短期看內需不振,儲蓄增加,但是中國具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從這個角度看內需市場的空間較大;三是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機遇。紡織產業在國際化布局中走出去較早,下一步有條件有實力的企業可以適度發展跨國產業鏈,進行高效的跨國資源配置,進行科學有序的全球產業布局。
對于棉紡行業面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全球宏觀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嚴峻。通脹壓力、加息周期、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仍可能持續影響全球經濟,我國終端棉制品對外出口依存度較高,可能陷入衰退的國外主要經濟體需求收縮將會加劇對棉制品出口的沖擊。二是產業安全存在隱患,美國所謂“涉疆法案”持續影響。2022年6月21日,美國《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進入海關執法階段,2022年下半年我國棉制品出口由正轉負,該法案有效期長達8年,或將持續影響我國棉制品出口。三是行業生產要素問題。棉紡織行業勞動力用工短缺、融資難、原料價格劇烈波動、能源價格高企等生產要素問題或將繼續影響行業發展。
對于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問題,董奎勇認為協同是形成一種機制,或者一種生態圈。該生態圈以原料端為推動,以消費端拉動,制造端協同,政府端來保證。首先擴大棉制品國內消費,促進形成以全社會之力維護棉紡織產業健康發展的新風尚。其次加強全球布局,整合全球資源,推進構筑要素資源高效布局、產品結構適配調整、多元市場開拓培育的新局面。三是研究強化應對保障,助力我國棉紡企業高效應對新挑戰。四是通過政策調整,允許適度出口。五是對于印染和化纖兩大優勢加強保護和支持力度,鍛造 “殺手锏”,拓寬“護城河”。
最后針對參會代表提出的紡織服裝市場的持續性,消費的持續性問題。董奎勇表示由于2022年出口基數比較大,今年的出口外銷市場可能很難保持正增長,預計呈現弱復蘇的態勢,下半年可能好于上半年。